核心技術填補國內空白 智能車庫面世即獲億元訂單
沈陽通用機器人靠技術贏市場
來源:遼寧日報2017年05月09日 版次:A10
本報訊 記者金曉玲報道 因為停車難度大、存取時間長,傳統的立體停車場備受吐槽,F在,這種尷尬被沈陽通用機器人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智能車庫徹底終結:機器人幫助停車,存取車的最大時長約90秒,各類指標明顯優于國際同類產品。從去年7月投放市場至今年5月,智能車庫在北京、鄭州、貴陽、沈陽、呼和浩特、大連、長春等近十個地區落地,獲得訂單超億元,在談項目總額近5億元。
在機器人產業發展異常迅猛、競爭日趨白熱化的今天,成立僅5年的沈陽通用機器人憑什么贏得市場?企業負責人李洪誼說:“我們的優勢就是技術。”
過硬的技術來自強大的團隊和高效的成果轉化能力。哈佛大學工程科學博士李洪誼和來自中科院及微軟、西門子、華為、富士康、中航沈飛、新松等國內外專業領域、企業界的專家,組成沈陽通用機器人的核心團隊; 公司每年產生數十項技術專利,90%以上可轉化為產品。
拿智能車庫來說,瞄準“停車難”所衍生的市場機遇,沈陽通用機器人與首鋼城運控股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北京首鋼城運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首鋼城運負責車庫建筑設計與施工,沈陽通用機器人負責智能技術。
“和傳統的立體車庫相比,我們的智能車庫可提容、提效30%,高于10%的行業平均水平。”李洪誼說,“存取車時間可控制在90秒以內,遠遠少于國外同類產品的3至5分鐘。”更重要的是,通過應用機器人“跨通道調度”技術,可以完全避免單個車位故障、整個車庫停用現象的發生。借助手機APP,使用者還可以享受到提前預訂車位、遙控取車等服務。
在北京市公交集團國內首個大型公交車輛立體停車場、貴州六盤水龍城廣場立體車庫,司機只需把車停到固定位置,輕按遙控器或刷收費卡,車輛就會被機器人(AGV自動引導車)載入專梯并送至空余車位。
在沈陽市北二路上的一家汽車4S 店內,這樣的智能車庫也已經建成并投入使用。有了這個樣本,周邊幾家4S 店正計劃跟進。
目前龐大的機器人消費市場中,國產品牌占比甚小,國產機器人的關鍵零部件仍受制于人。
攻克若干技術難題,沈陽通用機器人自主研發的機器人用高精密差動行星減速機,多項技術指標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不僅可替代進口,還填補了我國機器人產業的空白。目前,企業正在建設高精密機器人用減速機生產基地,該項目被列為國家發改委2017年新興產業三年行動計劃支持項目、2017年遼寧省強基工程項目。
與此同時,沈陽通用機器人研發的國內最先進的機器人癌癥質子治療床實現批量采購; 研發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電池生產線正在加緊建設中,該生產線7秒鐘可生產一塊電池,為國內最高水平; 為法國核聚變實驗裝置項目提供的配套設備“核環境多功能特種機器人”已啟動研發,合同總額達2億元……李洪誼說,是時候有一家中國企業叫板外國機器人了。
媒體引用頁:
http://epaper.lnd.com.cn/paper/lnrb/html/2017-05/09/content_1723992.htm
http://liaoning.nen.com.cn/system/2017/05/09/019842828.shtml